NEWS
时间:2019-03-26 09:14:20 来源: 作者:
数据分析显示,华峰铝业生产耗用原材料相关分析结果与财务报表数据测算出来的结果并不相符,其关联交易不但繁杂且还有不规范的行为,直接把矛头指向强势的实控人。
华峰铝业的问题一直很多,除了《红周刊》此前刊发的《华峰铝业多项财务指标不良产销库存异常指向收入涉假》一文中谈到的问题之外,超过销售收入三成以上的出口业务也面临贸易争端的风险。此外,公司生产耗用原材料相关分析结果与财务报表数据测算出来的结果并不相符,让人怀疑其采购数据的不准确,而报告期内的频繁关联交易中所存在的不规范行为,也点出了实控人表决权过于集中的风险。
出口业务风险难控
招股书披露,2012年11月华峰铝业股东大会决议新增股东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其认缴出资20060.06万元,成为第二大股东,公司名称也随即变更为“华峰日轻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性质转变成外资企业,直到2017年4月股权再次转让后,其公司性质又变更回内资企业。从这点历史背景来看,华峰铝业早年就已经存在重要的外贸关系及相关业务。
报告期内(2015年至2018年1~6月),华峰铝业的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分别达到31.65%、33.08%、35.67%和34.26%,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在这持续增长的境外销售中,美国市场非常关键,其销售占比分别达到了5.31%、6.09%、7.95%和4.65%。仅从外贸业务占比看,其对华峰铝业的营收和利润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一旦占销售收入三成以上的出口业务出现重大阻碍,则华峰铝业的业绩必将受到重大负面打击。
正如招股书所述,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最让人担忧的是国际贸易形势的风云莫测。2018年2月28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国铝箔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定,中国铝箔生产商和出口商出口至美国的铝箔产品反倾销税率为48.64%~106.09%,反补贴税率为17.14%~80.97%。另外,美国商务部于2017年11月28日宣布针对进口自中国的铝合金薄板(厚度在0.2mm至6.3mm之间)开展反倾销与反补贴税双重调查。2018年4月17日和2018年6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铝合金薄板分别作出反补贴、反倾销初裁,中国铝箔生产商和出口商出口至美国的铝合金薄板反补贴税率为31.10%~113.30%,缴纳周期为90天,反倾销幅度为167.16%。
根据招股书所提及的上述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情况,在铝箔产品上,中美双方有重要的博奕较量,相关反补贴反倾销税率也非常高。在对外业务上,这还仅仅是对美国的出口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如果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抬头,其他各国也在跟进并采取提高关税、反倾销、反补贴等政策措施,则华峰铝业占比超过三成的境外销售收入及相关产品必然将受到非常明显的打击。
除了国际贸易争端加税对华峰铝业带来明显负面影响之外,汇率的变动也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汇兑损益,仅2017年华峰铝业汇兑损失就达1195.83万元,占当期财务费用9427.03万元的12.69%(见表1)。当然,和2017年汇兑受损相反的是其2015年和2016年都有一定的汇兑收益,分别达到1144.57万元和1095.33万元,相当于同期财务费用的-28.22%和-20.19%。整体来看,这三年的汇兑损益对财务费用的影响较大,而报告期内财务费用相当于营业利润40%左右,由此说明汇兑损益的变化对华峰铝业的业绩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一旦强势美元重新走弱,不排除汇兑损失会有明显上升。
在国际贸易争端并无明显缓解,且自身出口业务占比较大的情况下,若华峰铝业境外销售收入占比按当前趋势继续扩大,哪怕继续保持现有的外销规模水平,其未来业绩波动性也是非常明显的,显然这是需要华峰铝业拿出合理去化解的。
毛利率和成本很可疑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表面上华峰铝业在报告期内的毛利率水平是大幅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值(如表2)的,可若仔细分析该公司在报告期内的采购情况与原材料耗用情况,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并不匹配,如此结果显然会影响到营业成本的真实性,进而让人怀疑其大幅高于同行业均值的毛利率是否真实。
招股书披露,华峰铝业2018年1~6月原材料耗用小计132354.15万元(如表2所示),与此同时,存货之中的原材料、周转材料和委托加工物资合计14318.77万元,比期初减少了20009.93万元。一般情况,库存原材料的减少是生产耗用所致,由此可知当期采购的原材料全部耗用也未能满足生产所需,据此倒推出原材料采购总额至少有112344.22万元(该金额为偏谨慎的估计,若不考虑周转材料和委托加工物资则金额更大),否则生产成本可能是不准确的。
那么,2018年上半年华峰铝业的原材料采购总额是多少呢?对此数据,招股书中虽然没有披露采购总额的相关信息,但《红周刊》记者依据财务勾稽原理对招股书财报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依然推算出当期采购总额情况。
现金流量表显示,华峰铝业2018年1~6月“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96165.89万元,与此同时,预付款项减少了5113.59万元,因预付款项减少额一般是本期确认为采购但已提前流出的现金流量,若将这部分现金流量考虑进来,则当期用于采购的相关现金流量流出了101279.48万元。
根据财务勾稽原理,采购活动中除了现金流量之外,还可能通过承担应付账款等经营性负债的形式取得所需的原材料,即当期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必然有相应的增加。从资产负债表披露的数据来看,2018年6月末华峰铝业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为33194.47万元,相比期初金额增加了5477.79万元。
综合核算现金流量101279.48万元和应付款项新增的5477.79万元,可合理推算出2018年上半年华峰铝业的不含税采购总额应该达到106757.27万元。这个金额跟上述由原材料耗用及库存变化情况推出来的采购总额112344.22万元并不相符,两者之间相差了5586.95万元。如此结果是有理由让人怀疑其生产成本的准确性的,否则其财务报表中采购数据就可能存在问题了。
当然,华峰铝业还可能存在票据背书用于支付采购款的情况,但是,招股书只简单给出“已背书或贴现且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为42012.04万元,在没有更多的信息用于解释的情况下,仅金额对比又存在了很大差异。
除了2018年上半年采购数据有异常外,2017年的采购数据也有异常。这一年除了原材料耗用小计228300.42万元之外,库存的原材料、周转材料和委托加工物资合计新增加了22101万元,由此倒推当年的采购总额应该有250401.42万元。
然而,公司2017年205019.01万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在冲抵预付款项增加的4163.08万元之后,采购相关现金流量流出了200855.93万元,再加上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增加的11753.52万元,可推知不含税采购总额应该达到了212609.45万元。显然这一金额跟上述由原材料耗用推算出来的250401.42万元并不相符,相差金额竟然高达37791.97万元。
同样的方法进一步分析2016年原材料耗用与财务报表数据各自推算出来的采购总额,两者间也相差了21419.63万元。
对于报告期内,公司连续出现采购数据异常的情况,而招股书中又没有其他合理的解释信息,至少从一方面能说明原材料耗用或者财务报表相关数据是有问题的。当然,这究竟是何原因,则需要华峰铝业的解释了。
关联交易含不规范行为
招股书显示,华峰铝业的89.54%表决权由尤小平控制,若能够成功IPO,尤小平仍然以表决权比例67.16%作为华峰铝业的实际控制人。仅从表决权比例看,尤小平可以通过该表决权实现对华峰铝业各方面的强势控制,存在控制权集中的风险。
实际上,招股书中已经多处体现控制权风险的存在。例如,华峰铝业在报告期内向关联方拆入资金分别有92450万元、90136.40万元、108420.40万元和15000万元。对此,招股书还披露,“控股股东华峰集团在报告期向本公司提供了较多资金拆借支持,该部分资金拆借利率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导致财务费用较高”。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至2017年出现了关联方为华峰铝业转贷的情况,转贷金额分别为5.9亿元、5.14亿元和0.6亿元。而2016年还发生了金额为1.54亿元的华峰铝业为关联方转贷的事项。
另外,截至2018年6月30日,关联方华峰集团、尤小平为华峰铝业担保总金额为27.686亿元。上述关联方资金拆借和转贷仅仅是华峰铝业关联交易的一部分,但涉及的巨额资金却处处体现了实控人的决策行为。
有趣的是,招股书披露了控股股东违反既有的公司内控制度而与华峰铝业进行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的不规范行为。具体做法是华峰铝业通过向控股股东华峰集团借用票据承兑以获取资金或再次背书以支付采购款。报告期内,华峰铝业在2016年收到华峰集团承兑汇票3426.40万元,于2016年、2017年用银行存款归还;在2017年收到华峰集团承兑汇票18690.40万元,于2017年用银行存款归还。
让人感到吃惊的是,“经相关责任人按照相应的权限分级审批后”竟然能够逾越公司既有的内控制度!在实控人的强势表决权控制下,这样的违规行为是否以后还会发生?这只能让时间给出答案了。